汉字 繅
读音 读sāo的字
拼音 sao
部外笔 部外笔画是11画的字
部 部首是糹的字
总笔画 共17画的字
结构 左右结构的字
简繁 缫
五笔 XVJS
仓颉 VFVVD
郑 ZZKF
四角 22994
电码 4923
常用分类 标准字
笔顺读 撇折、撇折、点、点、点、点、撇点、撇点、撇点、竖、横折、横、横、横、竖、撇、捺
英汉翻译 draw,reel silk from cocoons,elegant compositions
异体字 縿,繰,缫,?,?,?
注音 ㄙㄠ
统一码 7E45
方言
◎ 粤语:sou1
◎ 客家话:[海陆丰腔] sau1 cau2 [客英字典] sau1 cau2 [台湾四县腔] sau1 cau2 [梅县腔] sau1 [宝安腔] sau1 | cau3 [客语拼音字汇] sau2
◎ 潮州话:cau5
基本解释
见“缫”。
康熙字典
繅【未集中】【糸部】 康熙筆画:17画,部外筆画:11画
〔古文〕
《廣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蘇遭切《正韻》
音騷。《說文》繹繭出絲也。《禮·祭儀》夫人繅三盆手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
子皓切,音早。義同。
又《五經文字》繅,禮經或以爲薻藉之薻。《周禮·春官·典瑞》王晉大圭執鎭圭,繅藉五采五就。《註》繅有五采文,所以薦玉。
又《司几筵》加繅席畫純。《註》繅,讀爲藻。《儀禮·聘禮》圭與繅,皆九寸。《註》雜采曰繅。古文或作藻。今文作璪。《集韻》繅,或作繰
。《廣韻》俗又作縿,非。《說文》繅作繅。詳繅字註。繅字原从臼作。
说文解字
繅【卷十三】【糸部】
繹繭爲絲也。从糸巢聲。穌遭切
(繅)繹繭爲絲也。从糸。巢聲。穌遭切。二部。俗作繰。乃帛如紺色之字。